关键词:
“读书的料”
辍学
初中绩优女生
“控辍保学”
义务教育
摘要:
截至2023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问题已经成为比较“小众”的问题。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它虽不普遍,但对个人发展却影响深远。从已有研究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生”就是学业竞赛中的“后进生”,学业失败是其辍学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初中绩优女生”而言情况却另当别论。作为“读书的料”,她们原本应该是有能力摆脱“女承母业”的传统命运,但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她们最终似乎只能选择辍学,并由此成为“读书的料”中的“异类”,也是既往辍学问题研究中尚未被充分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为澄清这些“读书的料”不读书的深层原因,本文以中国西部Q省H区六位辍学的初中绩优女生和六位同期升学的女生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个案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教育学视角厘清初中绩优女生辍学的结构性原因,并对控辍保学工作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初中绩优女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个层面的层层叠加,最终构成压倒初中绩优女生的“四座大山”:从个人层面来讲,宿命论人生观引导下的学习期望、性别压迫下的反抗意识薄弱和劝返复学后遭遇的学业危机、都是她们辍学的个人原因;从家庭层面来讲,服务于早婚习俗的教育期望、寥寥无几的教育投入和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她们升学路上的“绊脚石”;从学校层面来讲,同伴交往中的危机、教师教学中的性别偏见、无济于事的劝返工作是她们逃离学校的“催化剂”;从社会层面来讲,社区中浓厚的辍学氛围、社会对女性角色的片面期待和“控辍保学”政策执行中的困境也是她们辍学的原因。基于上述辍学原因,“控辍保学”政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个人层面建议坚定求学信念,增强女性独立意识;家庭层面建议改变教育观念,实行民主教育;学校层面建议树立正确同伴交往观念,加强教师性别平等意识和劝返工作的培训;社会层面建议加大女性教育宣传和“控辍”政策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