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体育赛事
志愿者
双因素理论
激励
摘要:
由于大学生具有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使其成为十四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赛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们不仅是我国青年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而且对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虽然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知识水平高、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但其自我意识、发展需求与流动意愿也比较强烈。面对多元化思想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志愿者,只有充分保障其自我需求和满足其服务初衷,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保持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因此,在志愿者管理过程中,如何激发志愿者的内在动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核心任务,亟需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本研究从双因素理论视角出发,以志愿者参与动机为中介,探究激励-保健因素是如何影响志愿行为意向的?有哪些因素会对志愿者的志愿行为产生影响?有何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参与动机是否起到中介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双因素理论和S-O-R理论,本研究构建了大型体育赛事中志愿者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其中激励因素(包括个人实现、奖励制度、工作认可和能力提升)以及保健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组织管理)作为自变量,志愿者的行为意向作为因变量,同时将参与动机作为中介变量,最终提出了本研究的假设和各变量的问卷设计。然后应用SPSS和AMOS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信效度检验、多重线性检验、差异检验以及中介检验等多项分析。研究表明:1.激励因素(个人实现、奖励制度、工作认可、能力提升)和保健因素(外部环境、组织管理)均能正向影响志愿者的行为意向。2.激励因素(个人实现、奖励制度、工作认可、能力提升)能正向影响参与动机,而保健因素(外部环境、组织管理)无法正向影响参与动机。3.志愿者的行为意向受到参与动机的正向影响,因此除了注重提升志愿者的持续志愿行为,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和重视志愿者的动机需求。4.在激励因素和行为意向之间,参与动机发挥了中介作用,然而在保健因素和行为意向之间,参与动机并未发挥中介作用。符合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只有激励因素才能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而保健因素只能预防志愿者产生不满意情绪并维持工作现状。鉴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对体育赛事的良性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包括优化奖励制度,适当运用负激励;注重大学生志愿者能力提升的激励;了解志愿者参与动机,满足志愿者个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