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东京奥运会
女子
跆拳道
57公斤级
技战术
特征
摘要:
1998年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项目成为亚运会的正式项目。中国跆拳道队直到2012伦敦奥运会才取得该项目的亚军,填补了中国队在该级别奥运史上的空白。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国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虽然在各大世界级赛事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在东京奥运会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比赛中,中国选手以一分之差,遗憾止步于八强,这说明我国女子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仍有差距。本文以东京奥运会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使用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视频解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择了东京奥运会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的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复活赛、金牌赛共计20场比赛录像,对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的技术和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旨在明晰东京奥运会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特征,为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显示:(1)从站架上来看,通过数据统计中发现使用闭式站架的运动员占少数,主要以开式站架为主。开式站架得分率最高的是后腿横踢,成功率最高为前腿勾踢。闭式站架得分率最高是后腿横踢和前腿侧踢,其次,运用旋转“后踢”技术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因而有较高的成功率。在所使用的技术中,前腿横踢、后腿横踢和前腿推踢为技术核心,配合其他进攻技术进行补充击打,运动员的技术转化灵活快速。(2)在跆拳道比赛的进攻、迎击和反击中,步法结合腿法在比赛中运用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运动员以步法闪躲、近身贴靠和格挡防守为主,在中远交手距离时利用步法躲避或贴靠对手的攻击,步法技术也为防守和踢击后的善后提供掩护,从而提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3)在组合技术中,拳腿组合技术的使用率结合得分率最高的是:开式站架的“后手拳+后腿横踢和前腿横踢+后手拳”与闭式站架的“前腿横踢+后手拳+后腿横踢”,形成以直拳为主的得分模式。腿法的组合技术中,开式站架中以“前腿横踢+后腿横踢”技术为主导,而在闭式站架中以“前腿横踢+上步后腿横踢”技术为主导。在变线技术中,开式站架变线技术使用较高的是“中位变中位”,前腿横踢变前腿横踢技术得分率最高。闭式站架变线技术以“中位变中位”为主,“前腿横踢变前腿横踢”的得分率最高。在比赛中也发现,变线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运动员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逐渐成为新的得分技术体系。(4)在“击打部位”方面,中位的击打次数多于高位的击打次数,但是高位击打的得分率较高。在比赛中一般以中位技术为主,高位技术的运用是建立在中位技术运用的基础上的。为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多地使用高位技术,新规则表示对于电子头盔的击打力度值降低为接触即可,运动员采用高位技术已成必然趋势。(5)在战术的使用中,进攻战术使用最多,其次是迎击战术,再次为反击战术,最后是防守战术。从比赛视频中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场上形势的变化选择合理有效的战术,强化战术运用效果。为了促进中国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项目的技战术水平提升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在站架方面,建议运动员在之后的训练中要进行系统的练习,左开位右开位、左闭位右闭位都要熟练运用,通过步法的交换进行站位角度的转换。建议在开式站架中运动员要加强前腿直线、弧线的多方向技术和后腿组合技术的运用。闭式站架中运动员要着重提升前腿技术与后腿后踢旋转技术。其次拳法技术既是进攻手段也是防守利刃,将拳法与各技术战术有效配合,在比赛中增加拳法的使用次数,从而达到1+1>2的效果。(2)跆拳道步法对运动员的进攻和防守至关重要,要加强运动员对变化节奏在技术运用中的认识,树立“变化节奏”的意识,让运动员清楚只有熟练地运用快速灵活的步法,才能掌握快速灵活的战术。(3)在组合技术中,“拳法+腿法技术”在跆拳道技术体系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在日常训练中应该着重巩固与提高。其次在腿法的组合技术中,既要注重提高腿法变换的流畅性,形成诸如“前腿横踢+后腿横踢”此类的优化组合腿法,又要注重组合腿法中的高位技术与旋转技术的得分效率。在跆拳道比赛规则不断变动的情况下,加强对技术动作的认识,不断丰富技术体系,比如二次击打技术、变线技术,以控腿为主的击打和连续有效的单腿进攻。在确保中位技术的前提下要适当提高高位技术的使用率,丰富高位技术的使用模式,在应对不同身高、风格对手有效使用相对应的技术,同时要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击头意识。(4)在战术方面,控制比赛节奏尤为重要。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应该积极进攻,把握主动权,同时也要看清对手的战术使用,注意攻击节奏的把控。适时运用进攻战术,控制比赛的节奏,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应该多与战术特点不同的选手进行对抗练习,形成多元化的战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