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奥运会男篮
衔接段进攻
篮球
进攻战术
摘要:
当今世界篮球比赛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团队协作的加强、比赛节奏的加快、技术与战术的多样等。各个球队在攻守转换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在比赛节奏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衔接段进攻战术的运用直接影响着球队能否迅速抓住时机,建立比分优势或扭转落后局势。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第32届、第33届奥运会(以下简称“两届奥运会”)男篮四强在衔接段进攻战术方面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世界男篮顶级强队在衔接段进攻中的战术运用特征和运用效果;对比两届奥运会男篮四强在衔接段进攻战术运用上的演进和发展。总结篮球进攻战术的先进理念,丰富篮球战术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分别对两届奥运会四强队伍,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季军赛和冠军赛中,共16场比赛的视频录像进行研究指标的观察和统计,对两届奥运会四强各队衔接段进攻战术运用特征和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战术常规化与推进个人化:两届奥运会男篮四强衔接段进攻战术在发起方式上,主要以篮板发起和界外球发起为主,依靠主动防守转换的抢断和盖帽发起相对较少,战术运用逐渐常规化。在推进方式上,主要以运球推进和运传结合推进为主,长传推进和短传推进相对较少。
(2)配合简洁化与耗时稳态化:两届奥运会男篮四强衔接段进攻战术在配合方式上,主要以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和无配合为主,且通过对比发现,在第33届中传切配合和无配合比例有所增加。在进攻耗时上,趋于平稳动态发展,第32届主要集中在5-8s。第33届相对更长,主要集中在5-9s左右。
(3)人数缩减化与传球精简化:两届奥运会男篮四强衔接段进攻战术在参与人数方面,两届都主要集中在1-3人,第33届相对于第32届而言,3人参与进攻的比例有所减少,而只有1人参与进攻的比例增加。在传球次数方面,两届都主要集中在0-2次传球,且传球次数在衔接段进攻过程中有着下降的趋势。
(4)远投主流化与进攻高效化:两届奥运会男篮四强衔接段进攻战术结束方式上,两届都主要以上篮结束、三分结束、被犯规结束和失误结束为主,其中三分球结束的占比最多。在运用效果方面,两届使用率没有明显变化,但第33届的有效率、三分命中率和两分命中率均高于第32届。说明当今世界强队的投射能力越来越强,进攻方式更加简洁高效,战术执行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