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国家形象
视觉建构
奥运会开幕式
比较研究
摘要:
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开幕式逐渐演变为展现东道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其不仅是面向全球观众的电视直播,更是记录东道国在特定历史阶段传播策略的影像文本。尤其是在“图像转向”的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建构逐渐从文字延伸至视觉图像。中国分别在2008年和2022年成功举办夏奥会开幕式和冬奥会开幕式,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完成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文章将以两届开幕式的视觉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届开幕式在视觉形式、视觉叙事及意义构建上的特征与变化,探讨其在视觉层面何以形塑与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沿着微观到宏观的思路展开,首先对两届开幕式中标识中国形象的视觉符号展开具体分析;接着在符号分析基础上,分析两届开幕式如何通过图像的编织与组合,生成表征中国形象的视觉话语;然后借助视觉修辞理论中的意象论和语境论,探究创作者的视觉意图是何。
研究发现,在视觉呈现上,夏奥会开幕式重点采用文化符号和人物符号,冬奥会开幕式重点采用地域符号和现代符号,两者从不同层面昭示了中华民族的主体身份和中国的核心形象,其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化元素、色彩元素和虚拟影像三个方面;在视觉叙事上,夏奥会开幕式重点运用“提喻”和“概念转喻”的视觉修辞手法,冬奥会开幕式重点运用“隐喻”与“象征”的视觉修辞手法,前者注重中国身份的介绍,以历史化的线性叙事为图像编码逻辑,后者注重中国理念的含蓄表达,形成了碎片化的图像叙事,具体变化体现在叙事逻辑、叙事视角和视觉话语三个方面;在意义建构上,潜藏于开幕式文本之中的原型意象、符码意象和共在意象不断激发着受众的情感认同,而互文、情景和社会文化三重语境限定了中国国家形象的视觉表意范围,两者共同完成了开幕式的视觉意图建构。最后依据上述发现,本文分别从符号、叙事和意义三个维度探讨了视觉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未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