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运动视频图像处理
100米跑
女子短跑
运动技术表现
东京奥运会
摘要:
随着我国短跑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不断努力,我国短跑运动员动作技术不断得到优化,成绩不断取得进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100米比赛中,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葛曼棋在第一轮的比赛当中跑出了11.20秒的好成绩,成功地进入到了半决赛当中,成为了37年以来第一个能够在奥运会上晋级女子100米半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女子100米决赛冠军汤普森则以10.61秒的成绩刷新了女子100米的奥运会纪录,表明国际女子100米成绩及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女子100米运动员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明显,成绩和技术的提升空间较大。对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比赛中国内外运动员运动表现进行分析,为巴黎奥运会的备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100米决赛运动员运动技术表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运动视频图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当前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运动表现特点以及国内短跑运动员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比赛备战提供参考,结合本研究视频图像分析、数据归纳以及理论论证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女子100米项目的发展,世界高水平女子100米运动员出现了大龄化、身材高大化的趋势,且与女子100米比赛成绩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运动员的最大速度,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在肌肉力量素质的发展水平与世界优秀选手仍存在较大差距。
(2)根据世界女子优秀运动员速度变化特点将100米分为:0-13米为起跑加速阶段,13-21.5米进入速度的快速提升阶段,21.5-47米为途中跑加速阶段,47-55.5米进入最大瞬时速度阶段,55.5-81米为最大速度保持阶段,81-100米为速度下降的冲刺阶段,我国女子100米短跑运动员在起跑加速阶段和速度保持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世界优秀女子100米运动员在起跑阶段的运动表现特点为,起跑器前、后踏板的距离和角度逐渐趋近并固定在一定范围内,在“预备”姿势更加注重髋关节的抬起高度和骨盆的前倾角度。加速跑阶段运动员随着速度的提升支撑时间占比快速下降,且髋关节的伸展幅度更加充分,通过步长与步频的同时增加而实现速度的快速提升。
(4)世界优秀女子100米运动员在途中跑阶段运动技术表现为,支撑与腾空时间占比以及缓冲与蹬伸时间占比逐渐稳定在4:6左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阶段膝关节角度变化远小于踝关节角度,身体重心的垂直变化更多受到踝关节角度的影响,有效减少身体在重心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并提升水平方向上向前的位移。运动员上肢摆动也更加积极。最大速度区间的运动学特征为相对较高的步频,最高的步长幅度以及最少的缓冲时间。
(5)世界优秀女子100米运动员在冲刺跑阶段运动技术表现为,支撑时间占比出现一定增长,“送髋”技术幅度相较于途中跑阶段出现下降,在最后压线时均注重上体的前倾和步幅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