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功能性体能训练
女子链球
方法体系
个性化体能
奥运会备战
摘要:
当今国际竞技体育赛场,竞争越发激烈,比赛强度越来越大,功能性体能训练已然成为各国竞技体育发展不可缺少的训练方法,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功能性体能训练助力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中屡创佳绩,近年来功能性体能训练已成为各国备战奥运会比赛体能训练的热点。自备战东京奥运会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20年2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发布了《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坚持“体能是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选拔标准,持续强化体能训练工作,要求各省区市体育局和解放军体育部门要把体能训练作为基础训练的重要课目常抓不懈,从而再次将功能性体能训练推向高潮。
女子链球项目作为我国田径项目的奖牌项目,在以往的多届田径世锦赛和奥运会上都取得了银牌和铜牌的好成绩,但始终没有更近一步。链球作为速度力量型非周期类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协调灵敏和旋转稳定性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目前针对女子链球项目,我国还没形成完整的功能性体能训练体系,在国家女子链球队运动员技术不断稳定的情况下,亟需教练员和体能教练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运动学测试法、表面肌电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女子链球运动员掷链球技术关键环节和主要肌群的发力特点进行测试与分析。结合国内外专家对功能性体能训练观点的整理和归纳,从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体系,在担任国家女子链球队体能教练期间,跟随国家女子链球队进行应用与实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四名女子链球运动员完整掷链球技术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分析,对女子链球技术动作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再认识。预摆和旋转双支撑阶段是链球获得速度增量的关键环节,体能训练阶段应着重提高运动员躯干旋转稳定性和躯干旋转后双支撑抗旋用力的能力;旋转轨迹受旋转半径的影响,肩关节灵活性影响旋转半径大小,在体能训练阶段应加强肩关节的灵活性和延展性;运动员协调性对旋转节奏的快慢有着重要影响,专项力量训练应以全身协调发力的动态力量训练为主。
2通过四名女子链球运动员完整技术的肌电测试,对女子链球技术动作中肌肉参与程度的大小进行再认识,投掷过程中肌肉激活时序为下肢-躯干-上肢,在体能动态力量动作设计和练习时,强调肌肉发力的顺序性,避免上肢过早发力;旋转过程中运动员左侧肌肉激活持续时间应大于右侧,满足左侧为中心轴的用力规律,有利于左侧支撑轴的形成,旋转类动作练习时强调运动员身体左侧率先发力,专项训练动作设计以运动链训练为主,加强“弱链接”环节的力量强化。
3以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和肌电测试为依托,结合女子链球项目能量代谢特点,力量、速度、协调等运动素质的需求,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符合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特点的“女子链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体系”,共计479种体能训练方法,包含215种基本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194种一般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70种专项运动功能训练方法,供女子链球教练员和体能教练员制定体能训练方案时进行参考,对其他项目功能性体能方法体系的构建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4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将女子链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体系的方法手段应用到备战阶段的体能训练课中,根据主教练技术训练的安排和比赛任务的要求,将69周的备战期分为三个体能训练长周期,每个长周期分为一般准备期、专项准备期和比赛期三个中周期,根据运动员体能需求,依据女子链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体系,分阶段分强度制定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显著性的作用。
5应用女子链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体系,对重点运动员王峥进行个性化功能性体能训练与实证研究,针对王峥旋转阶段最后一圈与最后用力阶段的衔接问题、王峥膝关节的体能康复训练,设计个性化体能训练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王峥在东京奥运会中以77.03米的个人赛季最佳成绩,夺得女子链球项目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