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社会理想观
共产主义
摘要:
邓小平理论是读懂中国道路、解决中国问题一把重要的钥匙。深入细致地研究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需求、实践要求。邓小平社会理想观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理想思想的探讨涉及面广,但对邓小平社会理想观还未形成系统性知识图谱。因此,搞清楚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历史分期,依据翔实的史料呈现并建构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形成过程尤有必要。邓小平社会理想观随着其个人成长与历史发展而日臻完善,来源于邓小平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理想社会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致力于回答“立足于当下,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和“着眼于未来,怎么样建设理想社会”。本研究把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形成、发展作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一是把邓小平的人生历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结合起来。“要大处着眼,可以粗一点,每个细节都能弄清不可能,也不必要”,“所以我们总是说,宜粗不宜细”。由此考察邓小平社会理想观注意抓主要矛盾,抓重大历史事件。二是把邓小平的人生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采集的辅助工具……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由此考察邓小平社会理想观注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结合又尤其突出社会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依据“宜粗不宜细”的分期标准和“实践唯一性”的分期原则,本研究把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形成历程大致划分四个阶段,与之对应的是四个紧密联系、逐递演进的理想观类型即以实业改良为主题的工读社会理想观、以武装革命为主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想观、以集体生产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