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小平
治国理政
底线思维
摘要:
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运用底线思维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邓小平继承了党重视底线思维的优良传统,并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一方面运用底线思维科学设计了改革开放的时间表、路线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明确了方向和道路,另一方面运用底线思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民主法治,为顺利推进现代化提供了方向保证、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界定了底线思维的概念。指出:“底线思维”就是以底线为基本导向调控事物在承载能力之内并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艺术,它要求做事谋全局、谋长远,防患于未然,划定不可突破的界限以警醒并倒逼责任落实,进而牢牢把握主动权、自主权。对于执政党而言,底线思维就是执政党治国理政要有方向、原则和界限,它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其次,分析了邓小平治国理政底线思维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国际方面体现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发展成为趋势;“和平演变”仍然存在。国内方面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反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党和国家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合分散社会意识融入主流意识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再次,阐释了邓小平治国理政底线思维的具体方面。包括:经济方面,坚持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政治改革底线,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和封闭僵化的“老路”;文化方面,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社会建设方面,牢固政治稳定底线,既反“左”又反右,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祖国统一和外交方面,坚持“一国两制”中的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国际上人权高于主权的做法。最后,总结了邓小平治国理政底线思维的时代价值。强调邓小平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具有强烈的务实性、缜密的整体性、高度的辩证性、具有非凡的创新性,是中国共产党底线思维的集大成者,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底线思维的重要源泉,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思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