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小平
风险
思想
摘要:
邓小平风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上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风险论述,又受到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风险思想的影响,在邓小平一生的不断求索中走向成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整体来看,革命时期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军事领域风险是邓小平关注较多的内容。为了防范风险,在军事斗争中邓小平严格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但也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时候通过承担小范围的军事风险,防止大范围的军事风险。同时,邓小平强调军事建设不能超越根据地经济的承载力,否则会产生重大的经济风险,根据地政权建设也必须根据革命的需要加强和推进,防止政治领域的风险。在革命快要胜利时,邓小平突出强调革命形势高涨,特别是在军事胜利的影响下,各领域急躁冒进的风险和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骄傲自满和享乐主义情绪所引发的风险。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对于风险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关系党和国家建设中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上,在建国初期重点关注党的作风问题,后逐渐认识到党整体的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对大跃进等国家发展中蕴藏的重大风险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文革”后期,在分析国际战争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大战可以推迟的结论,强调重点抓建设,才能在未来更好的防范风险。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将主要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上,邓小平首先明确了战争风险可以推迟和避免,精简军队和努力延缓战争以避免风险为经济建设提供条件。突出强调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风险,提出了要勇于承担风险,明确应对风险的正确方法论,要求通过改革和不断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最终才能防范和化解风险。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但必须稳步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党要管党,加强党的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也不能放松警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防范风险。整体来看,邓小平的风险思想充分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自觉,体现了他鲜明的品格特质,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充分思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风险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一方面,这个过程体现了党的主要任务目标的变化,风险思想从军事领域为主逐渐转向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风险的全面、系统的思考;体现了邓小平自身的成长和职务的变化,实现对风险的认识从局部更多的上升到全局的转变。另一方面,邓小平在对待风险问题上,始终是辩证地看待全局性和局部性两种风险,始终对风险的来源、形成和未来影响进行全面把握,始终坚持统筹当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两种风险。防范和化解风险,必须明确风险的来源,统筹来自全局和局部两种风险,防止国内外风险内外联动,防止各领域风险累积叠加。具体分析不同时期风险的具体内容,抓住影响发展的关键环节中蕴藏的风险。明确不同风险的类型,针对不同性质、范围和危害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对策。明确防范化解风险的方法论,处理好勇于探索和稳步推进的关系,兼顾当前和未来可能的重大风险,防止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在应对小风险的过程中,积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消除可能形成重大风险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