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小平
法制教育
思想研究
摘要: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制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宗旨明确、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意义重大。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搜集、积累、梳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对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思想渊源、历史背景、发展脉络、时代特征、目标任务、主要内容、要素构成、实现途径及方法、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第一,本文首先明确了以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说明了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法制教育内容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看法、主张、观念以及论述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行动指南。目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研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同时,本文通过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研究的体系框架,更加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邓小平法制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第二,进一步论述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从“法制”概念这个基础出发,阐述法制教育的涵义,进而论述邓小平法制思想,特别是关于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内涵。本文充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理论和结构理论,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制思想、列宁的法制教育思想、毛泽东的法纪教育思想都是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形成的源泉,为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三,梳理介绍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从邓小平所处的历史背景看,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在对十年“文革”法制教育缺失的反思、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内在需求、法制教育优良传统的恢复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基于对新中国法制建设反思的结果,在思想认识上对如何做好法制教育作了鲜明回答,并在这一思想指引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展开实践。按照时间顺序,我们也可以对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不同时期的划分。
第四,基于上述研究,提出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要素构成的体系框架。从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具有前瞻性、实践性、人民性、基础性的时代特征。而其目标任务就是要把握法制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这一关键,培养全体公民守法的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由主体与客体、介体与环体等要素所构成,彼此间又相互作用,实现了有效运行的良好局面。
第五,阐述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实现途径及方法。经过研究认为,为实现法制教育的目标,邓小平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见地深刻的系列观点、看法、主张以及论述。本文对邓小平在法制教育实现途径及方法方面所提出的系列观点、看法、主张以及论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归纳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等八个方面的实现途径,概括出普及法律常识、点面结合、典型示范、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实现方法。本文进一步认为,这些观点、看法、主张与论述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些观点、看法、主张与论述既是对法制教育的指导,又是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实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第六,总结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鉴于对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系统研究,对其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有了新的认识。从历史价值角度看,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确立了改革开放以后法制教育的地位,明确了改革开放以后法制教育的宗旨,指导了改革开放以后法制教育的实践,促进了改革开放以后法律制度的实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制教育思想。从现实启示角度看,法治教育的基础是法治文化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是法治教育的起点,法治教育的重点在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在新时代要努力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理论。
本论文的创作,通过对“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上实现了研究主题与视角的创新;在研究总结出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体系框架的前提下,对相应构成部分作了大量论述,实现了研究内容上的突破和创新,其中提出的一些研究观点也具有新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