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小平
西南时期
群众路线
实践
启示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部分残余力量仍在西南作最后的顽抗。这一时期,西南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社会秩序紊乱,民族矛盾异常突出。这是时任中共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主政西南时面临的严峻局势和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仔细分析思考后,邓小平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仅靠一己之力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在各项工作中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邓小平的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将其深度融合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在这一时期,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群众内涵的拓展、贯彻群众路线等方法,均在西南的各项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总体来说,邓小平关于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的。首先,建立稳固西南政权。邓小平带领西南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征粮、剿匪等政策,同时团结各界进步人士,增进他们对新生政权的认同;另外,建立各级人民政权,保证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些措施的实施,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从而扩大了党在西南的群众基础。其次,恢复发展西南经济。邓小平带领西南局以整顿经济秩序为着眼点,恢复发展公私经济、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加强西南交通建设,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再次,发展社会事业。邓小平带领西南局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要抓手,开展救助灾区困难群众、洗涤社会上的陈规陋习、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重塑西南社会新风等各项工作。西南人民和社会的面貌发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变化。不仅如此,这一时期,邓小平带领西南局把群众工作贯穿于各项民族工作中,民族间的隔阂因此不断消除,各民族呈现出共同团结、共同进步的大好局面。最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西南局通过整顿党内思想、加强党员教育、严肃党纪法规等措施,进一步使党员干部增强了群众观点,加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群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从实践上丰富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全面历炼了邓小平群众工作才能,是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来源等。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信息宣传作为重要手段,为今天中国共产党继续践行群众路线留下了重要的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