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小平
幸福观
人民
价值
摘要:
幸福不仅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且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幸福贯穿人类社会生活的始终。时代更迭,社会发展,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幸福都有其历史性、具体性,幸福观的形成往往也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诉求。近代以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进行了民主革命,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内容的幸福观。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已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纵观中国近代史,为实现中国社会进步的思想家数不胜数,他们为实现中国的幸福贡献智慧。邓小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杰出贡献者。邓小平幸福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现实条件。世界历史进入20世纪70、8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和平稳定的国际条件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仅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悲痛的教训。邓小平深思熟虑,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幸福观正是基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以及中国成功实行改革开放的现实条件,在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中应运而生。除了上述的现实条件外,儒家幸福观是邓小平幸福观形成的文化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幸福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幸福观创新和发展了儒家的“富民”“民本”“大同”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幸福的相关论述。这些都是邓小平幸福观形成的文化来源和理论基础,使得邓小平幸福观的内容得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幸福观是较为系统的幸福观,是内含了个人富裕幸福、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定富强的全面幸福观。邓小平幸福观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既有利于继承和发展儒家幸福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有利于实现个人幸福、建设家庭文明、建设美好社会、建设幸福中国。当下,深入研究邓小平幸福观,对于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家庭美满、人民幸福的整体幸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之,邓小平幸福观是立足现实条件、满足客观需要的重要成果。邓小平幸福观有着全面而丰富的内容,为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复兴梦提供了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