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改革开放
渐进式改革
邓小平
摘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要求国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继续勇于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日益增强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力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的发展成果,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的全方位现代化,实现更深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国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能动性,在踔厉奋发中实现共同富裕。如今,我国的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瞩目性的进展,40余年的改革之路充分显现出在国家发展前途的正确关键抉择。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改革实践,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思考。改革的深入开展使我们所面临的发展挑战和问题更加尖锐,旧的顽固性问题与新的突发性挑战交织显现,痼疾、暗礁对改革发展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改革之路的深入推进日益艰难。1978年至1984年是改革开放的初步展开阶段,也是探索“中国式市场化改革模式”的起点,党带领人民开辟出一条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的改革道路。在这一时期,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尚处于形成阶段,改革的实践由点到面徐徐图之,具有相当突出的“渐进式”特征。1978年到1984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所做出的改革尝试,为渐进式改革在中国的独特发展奠定了主基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变革发展日益多元化,领域不断丰富,从经济发展深入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则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研究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在1978年至1984年这一时间段的形成和产生具有典型意义。目前关于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多的,关于渐进式改革思想的研究成果也有一定基础,但是就1978-1984年这一阶段做独立研究的鲜见。虽然学术界关于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就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这一领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间段的具体研究也极少,只散见于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整体性研究当中。笔者试图对这一阶段进行独立研究,即1978年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前的时间段,以展现这一阶段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形成,突出这一时期“渐进式”的阶段性特征,以作引玉之砖,为学界的继续研究提供一些可用的材料。本研究系统梳理党的有关文献资料为基础,同时了解作为邓小平的关于渐进式改革的理论渊源的探寻,进一步分析其理论所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操作上的可能性,从理论上把握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的继承性及创新性。通过对20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历史进程的深入研究,探讨与挖掘在中国社会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背景下,围绕着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追溯邓小平改革思想“渐进式”特点的具体表现和取得的非凡成就,总体上回顾、总结其成功经验。本研究除绪论部分外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对改革、改革开放初期、渐进式改革以及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等文本核心概念进行说明和阐释,并对本研究所选取的1978年至1984年作出了详细说明;第一章拟从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邓小平的个人经历三个方面对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准备条件和现实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和阐述;第二章则遵循逻辑顺序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尝试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概括;第三章力图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所表现出来的几种特征进行主要剖析;第四章拟分别从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对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的价值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