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小平
人民健康
医疗卫生
现实启示
摘要:
健康是人民最本质也是最核心的企盼,维护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职责使然。邓小平在其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对人民健康保持高度关注,为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梳理分析邓小平人民健康思想,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全面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对处于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之中的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立场、探索“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邓小平的人民健康思想既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先贤关于人民健康相关理论指引之下,又是对毛泽东人民卫生思想的运用与创新,同时与邓小平受到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长期熏陶密不可分。因此,这一思想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国情特点的科学理论成果。邓小平人民健康思想萌芽于极端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在其主政西南以及其进京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成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应对威胁人民健康的各种挑战过程中,这一思想体系逐渐实现了从关注部分领域建设到立体化和全方位的重要转变。
邓小平人民健康思想基于邓小平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高度关心和对共产党人使命宗旨的不渝践行。“社会效益第一”是这一思想始终遵循的纲领。在具体内容上,邓小平坚持预防为主的科学防疫策略,着力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依据现实国情坚决推行计划生育国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接续发展;邓小平始终将改善环境和科技创新作为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明确生产生活环境同人民健康的密切关系,严格划定环境保护红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坚决推出“拳头产品”;强调人民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底线,坚守理想信念是基础,抵制精神污染是必需,而“五讲四美三热爱”则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供了基本要求。纵观邓小平人民健康思想的理论与实践,能够清晰地看出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立场,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坚定遵循客观规律,有侧重地改善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状况。
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健康事业,历经数十载不懈耕耘,基本建成完善的医疗机构和服务网络,成功应对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中西医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壮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有效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一批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干力量。尽管在实际工作当中受到时代的限制存在一些缺憾,但终究瑕不掩瑜。
邓小平的人民健康思想不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思想,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思想宝库,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推进“深水区”的探索之中贡献思想指引。当前,新冠疫情不但严重威胁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样也在深刻改变着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与全球化形势。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深刻认识邓小平人民健康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各项挑战,立足新阶段,赋予新动能,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十四五”远景目标新征程上继续改善民生福祉,探寻“大健康”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