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中国特色话语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方法
摘要:
中央文献作为国家政策方针和政治思想的特殊载体,其译本是世界了解中国国情和发展态势的主要媒介,也是中国开展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特点来看,中央文献措辞严谨正式、表达规范准确,且含有大量的中国特色话语。中国特色话语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中央文献翻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此,中央文献的翻译研究也是外语教学和翻译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研究理论来看,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忠实与准确”、“读者为中心”、“意义优先于形式”,对中央文献中中国特色话语的翻译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另外,《邓小平文选》作为一部典型的中央文献,出版后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其韩译本(金胜一译)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特色话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同时总结了该译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方案。本文共由六个章节构成。从内容上看,第一章为序论,包括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介绍,以及对先行研究的梳理和分析。第二章为理论背景,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及其观点,并针对功能对等理论对本文的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在第三章中,本文从词汇、句法、修辞等三个层面出发,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话语进行了分类整理。第四章结合具体译例考察了中国特色话语的翻译情况,并归纳出了直译法、意译法、补充说明法三种翻译方法。其中,直译法包括“对译”、“对译+汉字”两种翻译方式,意译法包括“解释性翻译”、“对等替代”、“信息重组”三种翻译方式。此外,第四章还通过量性研究的方法针对各类中国特色话语的翻译进行了探究。第五章则指出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韩译本中存在的不足,如误译、过度直译、缺乏译者注等,并结合具体译例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案。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该部分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中国特色话语的韩译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