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料库
《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
比较研究
译本风格
摘要:
中国历代领导人的著作中蕴含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哲学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具有指导性意义,这些政治文献的英译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本文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角度比较了《毛泽东选集》(《毛选》第一卷)和《邓小平文选》(《邓选》第一卷)的译本风格。
研究发现,二者具有六个风格不同点。第一,《邓选》用词更加丰富多样,而《毛选》则更为谨慎小心,措辞风格更趋于简化。这一差异归因于自1978年颁布的改革开放政策,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使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提高。第二,虽然两部著作原文的平均句长相近,但是《邓选》译文的平均句长要短且句法复杂度更低。这不仅是因为原作者有不同的教育背景,还因为《毛选》更忠实原文句法特征,《邓选》倾向采用拆分源句的翻译方法。第三,《毛选》惯用名词化方法,而《邓选》偏好使用动词。前者名词化现象有效增强译文的逻辑性和地道性,简化原文句法结构。后者的动词应用有重现人际功能、传递原文强烈感情的效果。第四,《毛选》重复使用了大量的功能词,与《邓选》相比,其简化风格相对较强。第五,《毛选》在结构上比《邓选》更连贯,因其使用了更多的指示照应和高频并列连词,包括定冠词the、并列连词and和or。第六,不同翻译方法的采用导致《邓选》的可读性略高于《毛选》。
二者有三个主要的风格相同点。第一,两译本均使用了大量的简单词且词汇密度高于记叙文和说明文。这说明二者信息含量丰富,语言正式程度相当,且书面语风格强于一般的书面文本,这些特征与读者关照、原作者的行文风格息息相关。第二,整体上,两译本比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使用了更多的照应,且均充分利用人称照应来加强译文的结构连贯性。虽然二者用词简单通俗,但和英语母语文本一样逻辑清晰、表达地道。第三,两译本比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使用了更多的we。这首先是因为二者都有引起读者共情和加强读者共鸣的翻译目的,其次要归因于中国重视人民主体性和人民共同体概念。
国家政策、原作者的教育背景和写作风格、翻译目的、翻译方法、体裁特征等促成了这些特征。本研究旨在为相关政治翻译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外宣事业的发展,丰富译本风格研究,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