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陕西
考古工作站
现状及其问题
设计研究
摘要:
中国考古学经百年的发展历程,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体系与方法。考古科研工作依托于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库房考古、公众考古等新兴模式,在多学科配合与应用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的探索与实践,为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拓宽了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考古科研工作的环境和设施设备的专业水平,打造高水准的、一流的考古工作站迫在眉睫。
文物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伴随考古工作同步展开。而遗址,特别是大遗址的考古发掘与保护展示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鉴于遗址的重要性和考古科研工作的长期性,考古工作站的建设成为支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必备的配套服务设施。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遗址数量居于全国前列,全面开展中华文明标识地的保护与展示工程,陕西率先探索出“基地+”的区域考古工作模式,依托大遗址在考古现场建设集文物收藏、修复、保护与展示、科研于一体的考古工作站,为日后考古工作站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本文以陕西省考古工作站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调研与分析,首先对省内考古工作站建筑展开广泛的资料收集及现状的总结归纳,梳理考古工作站的建设背景,归纳其建设规模及方式、建筑布局以及空间构成,从而总结陕西考古工作站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案例,对其空间构成、空间结构、空间尺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关规范,首先提出考古工作站基本定义特征及设计原则,其次从总体设计、单体设计和文物工作空间设计三个层面,分别提出标准化的设计策略参考,进一步对未来考古工作站的发展方向与建设定位提出建议。
今天考古工作站建设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精神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考古工作站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少量工程实例,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设计参考。作者基于自身研究水平和学术能力对陕西考古工作站进行实地调研,并以建筑学视角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考古工作站建筑设计提供可行性参考,并为今后考古工作站建筑的相关研究和设计规范制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