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历史建筑
福州
保护与利用
摘要:
历史建筑是国家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和物质载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将历史建筑“优化利用”问题列为重点内容,并纳入相关法律,合理利用与再设计已经成为新时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福州,别称榕城,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历史建筑,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福州在2000多年城建史中的审美、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水平,也是福州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再利用实践,历史建筑的生存状态与社会适应性亟需调查;2018年11月,福州被住建部列为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在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历史建筑的权属决定着保护主体与获利方式,是影响历史建筑利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权属视角出发,以福州城区内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实地调研福州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将历史建筑依据产权归属与使用现状,分为公产公用、公产私用、私产公用、私产私用四种不同类型,分别研究其利用特征与使用者的保护意愿。其次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历史建筑利用效益评价体系,从历史建筑利用设计后的经济效益提升、历史文化延续、使用功能改善、空间环境优化、公共形象提升五个角度,分别对以上四种类型历史建筑进行评价,并结合调研情况对其现有利用困境进行剖析。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来提高福州历史建筑再利用效益的设计策略。
宏观方面,政府加强权属明晰工作,精简优化管理流程,为历史建筑的利用设计提供政策便利。中观方面研究历史建筑所在地域文化、维护周边自然景观,提升福州历史建筑的整体环境和品质。微观方面包括对建筑主体设计与建筑空间设计,只对建筑本身的设计优化并不能实现历史建筑利用效益最大化,只有整体到局部三个层面策略相结合,才能使历史建筑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