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铁车辆基地
前期策划
开发模式
建筑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张态势,城市边界不断外延,这不仅带来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也对城市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便捷的优势,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布局的重要手段。随着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迅速蔓延,作为其运营核心的车辆基地,也随之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资源,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些大规模的车辆基地,使之在满足轨道交通运营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价值,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一大课题。因此,对车辆基地进行综合开发,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多功能利用,已成为未来城市土地开发的趋势。
文章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国内一线城市的车辆基地综合开发项目的实地调研与案例资料,从“项目规划-项目策划-项目设计”三个层面深入研究了车辆基地综合开发模式策略。研究对现有的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为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策略提供了依据。在项目规划层面,研究分析了三个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与交通规划中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选址与选线,总结了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开发范围与功能构成,得到综合开发的目标与原则,为项目策划提供前期基础。在项目策划层面,研究从功能配置、空间组织与交通组织三个层面分析了车辆基地综合开发模式的选择。开发模式应结合功能配置、空间组织与交通组织三个层面进行选择。功能层面,得到居住型、公建型、综合型三种车辆基地在综合开发中应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空间组织层面,开发时可对盖上盖下空间进行空间转换,对开发物业空间可采取整体式或组团式空间组织形式;交通组织层面,开发时应重点关注地铁站点和盖上与盖下空间。在项目设计层面,研究从建筑的体量控制、建筑的功能布局、公共空间设计、交通流线设计以及技术问题入手,提出项目设计策略。建筑体量控制需关注城市界面、建筑高度、建筑立面和建筑形体组合;建筑功能布局需顺应结构特点,控制在开发范围内;公共空间设计要增强联系性、集散性、观赏性和互动性;交通流线设计要关注出入口和流线与节点;技术上应对消防分区进行合理设置,对盖下空间进行噪声控制,同时保障空间的通风与采光。
本研究深入探究了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策略设计方法,提出车辆基地综合开发时应首先进行精准的前期定位,其次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最后采取多元的设计手法,为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