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徐州
新汉风
汉代建筑
建筑设计
摘要: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战略明确要求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纳入城市化进程的核心考量。近年来,徐州着力于深度挖掘与发展汉文化导向,但这一领域尚未受到充分探究与开发利用,致使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仍停留在经济与地域发展上。从推行两汉文化至今,徐州已建造了一系列体现汉代建筑风貌的建筑。然而,这些建筑在文化氛围营造上的表现尚存不足。因此,本文基于汉画像石和建筑明器研究徐州汉代建筑特征,提取特征元素,旨在提升徐州“新汉风”建筑的文化氛围,塑造徐州两汉文化城市意向。
论文首先展开对相关基础的研究,系统论述了“新汉风”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包括对徐州“新汉风”建筑文化背景、徐州汉画像石和建筑明器的探讨。该部分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其次,借助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和建筑明器对汉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屋顶、斗栱、柱和门窗五个方面展开探讨。其结论如下:(1)徐州存在阁楼式天窗、梁枋、檐下网状结构等特色化的做法;(2)汉代建筑屋顶形态以四坡顶和两坡顶为主,其中四坡顶更为普及;(3)汉代斗栱呈现多样化的特征;(4)汉代柱以圆柱和方柱为主,还有部分多边形柱、像柱、梭柱、束竹柱等,柱础也有固定形式。(5)门以暗穿栓做法得门板两面平整,有铺首衔环为装饰,窗以竖直棂和菱形斜棂为主。该部分为“新汉风”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次,本文对徐州“新汉风”建筑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大数据分析选定汉文化景区、淮海文博园及云龙湖东岸景区的汉画像石艺术馆和徐州博物馆作为典型案例,并运用SD语义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揭示徐州“新汉风”建筑存在的问题:(1)景筑关系不融洽,公众参与度低;(2)缺少汉代建筑元素的创新;(3)细部装饰处理有待加强。该部分为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最后,依据第三章SD语义分析法问卷调查反馈的徐州“新汉风”建筑现存问题,结合国内其他传统建筑文化表达的成功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1)在整体布局层面:构建和谐统一的景筑关系;促进公众对“新汉风”的认同;增强“新汉风”建筑的公共价值。(2)在建筑形式层面:传承与创新汉代建筑元素;采用新型结构、技术和材料;重构建筑风格。(3)在细部装饰层面,强调对汉代建筑装饰的提取与优化。并选取汉桥公园为实践载体,结合上述设计策略进设计方案验证。
本研究旨在针对徐州“新汉风”建筑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构思与设计策略,以期对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期望通过本研究,为未来同类建筑创作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料参考和创作思想借鉴,为徐州乃至更广泛地域的建筑文化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