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阈限空间
高校图书馆
功能复合
建筑设计
设计策略
摘要:
信息时代下,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使阅览介质多元化,高校图书馆的阅览方式发生了变革,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自由阅览电子资源。高校图书馆建筑开始向开放化和数字化转型,公共空间边界开始模糊,呈现一种没有单一风格定义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就是阈限状态,阈限状态的不确定性促进了空间使用者进行自发的短暂的活动。阈限空间概念——跨越和结合社会与文化、现实与虚拟等的空间由此而生。高校图书馆建设与转型的趋势需要建筑师设计出顺应时代的新型空间。笔者在导师的青岛大学浮山校区第二图书馆的实际项目背景下,系统地梳理了阈限空间的相关理论,整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建筑阈限空间设计的相关案例,并对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总结与创新性研究,基于阈限空间理论成功提炼出了一系列适应当前高校图书馆需求的空间组织模式与设计策略。
本文按照“案例分析和比较—问卷调查—设计策略提出—设计实践实证”的逻辑展开。首先,选取六个近年来具有明显阈限空间的高校图书馆典型案例为样本,将阈限空间类型分为建筑内部阈限空间和建筑外部阈限空间,外部阈限空间包括建筑入口阈限空间、室外平台阈限空间,从“复杂性、包容性、可达性、可见性”四个维度对案例进行量化评分,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案例阈限空间的特征,总结出高校图书馆阈限空间设计要点。其次,设计调查问卷,分别选取青岛理工大学市北校区与黄岛校区图书馆和青岛市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调研地点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通过对人群结构、空间使用偏好与建筑案例偏好的统计分析,对比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使用人群对阈限空间使用偏好的不同,对案例分析的结果加以补充。最终,综合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基于阈限空间理论,在整体公共性、功能复合、阅览氛围、校园文化四个方面提出适应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设计策略,并通过青岛大学浮山校区第二图书馆项目实践,实现了设计策略的应用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