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摘要: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能源资源富集,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自原国家计委1998年批准规划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以来,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和建设推进了榆林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伴随着能源资源开发进程的加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本文在国内外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以榆林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根据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特有的生态环境特点,构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榆林市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
测算结果显示(1)2001年至2007年榆林生态环境承载力呈现显波动性下降趋势,平均生态赤字达到8.9174hm2/人,远远高出全球生物标杆;(2)通过用万元GDP计算,得出榆林市的资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并且在这七年间,榆林市资源利用率低,处于高消耗,低效益以损失自然生态为代价的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榆林市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吸取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的教训,避免发生“工业化生产——破坏生态——被动治理”的悲剧,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榆林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平衡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基于榆林市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来提高其生态承载力,促进榆林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根据本文分析结果,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2)保持和加强现有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3)平衡产业发展,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依靠科学进步,走出一条新型开发道路;(5)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行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