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插图类文学图书
文学出版
插图
语图关系
互文性
《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
摘要:
随诗配图、戏曲插图、明清小说版画……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不乏使用图像的传统,也不负众望地于不同时期夺得过不俗的表现。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和读图时代的来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图像以更加昂扬的新姿态重回文学视野,肩负起文学文化传播重任的同时,以插图类文学图书等为代表的文学出版物在商业出版市场中稳据一席之地,具有重要地位;对插图类文学图书语图关系的研究也于百家争鸣中渐成“显学”。但与此同时,插图类文学图书在图像表达与语词叙事互动配合上的编辑出版实践多有不足的现状,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出版人的视野,攫取着出版界的关注。图像化语境中,文学出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回应文学传统之关切,响应当下读图时代之需求,从文字独白的表现形式迈向语图共读的审美接受,文学出版的插图化水到渠成,插图类文学图书的编辑出版实践称得上是大势所趋。互文性理论将图像表达置于与语词叙事自由对话的文学批评语境中,则为文学插图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理论支持,使附庸式的“文学插图”向相得益彰的“插图文学”的转换成为可能。有鉴于此,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点,选取颇具代表性与参考借鉴价值的《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一书,从图文关联互动的角度,总结其建立在语词叙事基础之上的插图设置方式:一是因文生图的直接模仿,以图辅文;二是以图溢文的创造性转换,突出主旨;三是图与意合的矛盾性吸收,达到对文学效果的强化生发。本文旨在推演出插图类文学图书图像配置可资借鉴的一些互文性转化法则,以及编辑出版实践中往语图互文方向努力的一些可行之道。就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三种插图设置方式而言,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在意义生成层面存在着一定的递进关系:从因文生图,到以图溢文,进而是图与意合,文学插图创作的发挥空间不断扩大,图像对文学文本原著诠释的内涵也愈加丰富,为读图时代的文学出版提供着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论指导,于出版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之创造上皆有一定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