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鲁迅
悲剧精神
实践主体
实践悲剧
摘要:
鲁迅的著名论断“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是他的美学悲剧格言,也是鲁迅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先生虽然写的不是剧本,但他的文学内容呈现的是一种精神的悲剧,他渴望利用精神价值的毁灭来唤醒国人的自觉意识。所以,他的文本中显现了大量毁灭的案例,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他也采用了不同的侧重点,小说的艺术性较强,采用大量的叙事技巧刻化了一类文学典型,如复调、解构技巧的运用;散文诗的精神性较强,主要倾向于精神深度的挖掘,为自己塑造了理想的行动者形象;杂文的实践性较强,以强烈的呼声激发思想者去行动;打破思想的牢笼,树立正确的自治方向。鲁迅文学与希腊崇高悲剧不同,希腊悲剧是一种具有审美性质的舞台悲剧,鲁迅文学侧树立了实践悲剧的典范,它让读者与悲剧主人公处于同一紧迫性地位,迫使读者行动。同时,鲁迅在他的文学中也为个体寻找到了坚实的行动起点,个体在面对群体时,不再是弱势地位,而是社会的承担者与创造者。所以,鲁迅文学也就具有了独特的思想价值,他关注的是中国社会的前进之路,但却道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途径,因为具有人类学价值。他的文学体现了每一个人体都是人类精神的支撑者主张,退缩则掉进人类的深渊,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把握命运的方式,从而进行了彻底的解构,撕破了思想奴隶主的外衣,让我们想做思想奴隶而不得。这种敢于对抗命运的不屈精神就是悲剧精神,鲁迅文学则传达着这种精神,也希望每一个都获取这种精神,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一个个体所有的权利。鲁迅自己就是一个具有悲剧精神的实践主体,也昭示着后人踏着他的足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