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鲁迅
余华
比较
摘要:
本论文共分为8个部分,引言包括鲁迅、余华的研究价值,近年来鲁迅与余华比较研究的现状,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一二三章主要从两位作家共同的创作母题:“吃人”与死亡,愚与狂的人物形象,孤独流浪的生命历程出发进行论述,找到两者的精神同构性,同时又对共同母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探寻找到两者间的差异。第一章从“吃人”的现实和死亡的命运进行论述。鲁迅和余华作为最具思辨力的作家都以敏锐而深刻的眼光洞察到现实和历史“吃人”的真相并通过死亡对“吃人”的现实发出有力的控诉。但和余华相比,鲁迅的死亡叙事厚重而有力,带有浓烈悲剧感和生命的力量。第二章分析阐述愚与狂的人物形象,并挖掘出鲁迅笔下的“愚”指文化奴役下人精神世界的愚昧,余华笔下的“愚”指非理性控制下人愚狂的状态。鲁迅的“狂人”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是精神领域的先觉者,余华笔下的“狂人”则处于自虐与施虐、逃避、恐惧的灰色状态。第三章,论述孤独流浪的生命历程。主要从孤独的普遍性即人与人之间无法完全进入的状态和孤独的差异性即先觉者被流放的命运遭际入手进行比较。第四章,论述两位作家不同的人学主张,即鲁迅的“立人”和余华人的解构。第五章从两位作家语言表达出发,阐述鲁迅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和余华语言狂欢后的苍白。第六章,主要从时代浸染、文化熏陶、童年经历的角度,分析两位作家文学创作异与同的原因。参考文献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