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学人民性
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
新时代
人民
摘要:
鲁迅文学奖作为国家级文学奖项,意在遴选出能够代表一段时期内中国文学整体发展水平的优秀文学作品。纵观新时代以来的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便能发现其所具有的人民性精神内涵,这也展现出新时代文学的独特发展面貌。因此,笔者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新时代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试图从中寻找文学人民性的新时代内涵,并为文学人民性理论的当下建构提供些许思维启示。
本研究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针对新时代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的人民性倾向进行历史溯源,探究其文学人民性精神得以确立的思想因素。本章着重探究历史时期中文学人民性思想的发展变化,借此明确文学人民性概念的大致范畴。在这个基础上,笔者重点结合新世纪初期学界关于文学人民性的讨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观,来阐释新时代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人民性精神面貌得以形成的具体原因。
第二章重点阐释新时代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的人民性思想立场,并从创作观念、文学作品以及作品接受这三个层面来进行详细论述。在创作观念层面上,人民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作家需要增强对人民的历史认同,并建立同人民生活的深刻联系;在文学作品层面上,人民是文艺表现的主体,作家不仅要将人民确立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角色,还要塑造出新时代的新人形象;在作品接受层面上,人民是文学作品的鉴赏家与评判者,所以文学创作要贴近人民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要传达出人民的实际心声。
第三章意在阐明新时代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的人民性美学诉求。本章主要从现实、崇高以及和谐三个维度,展开对新时代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人民性美学面貌的分析。在现实主义美学维度,作家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坚持以理性批判性的文学精神来揭露社会问题,并力求实现烛照生命的文学书写。在崇高美学维度,作家致力于建立革命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有机联系,并创新新时代崇高美学的表达方式。在和谐美学维度,作家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和谐这三个层面上,表现出对于和谐理想的深层思考。
第四章致力于探明文学人民性理论当下建构的方向。本章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科学阐明了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为文学人民性理论的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因此,围绕文学人民性理论的当下建构,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而且需要在这个基础上,从深化文学人民性的当代性品格、重构文学人民性与民族性的联系以及坚定文学创作的人民性价值取向这三个方面,来探索文学人民性当下建构的可能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