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鲁迅
乡土文学
初中语文教材
教学研究
摘要:
鲁迅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乡土文学”的开创者,鲁迅的乡土文学对现代文学史上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作品兼具经典性、乡土性与时代性,多篇作品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然而,传统教学观念下,中学语文教师习惯将鲁迅的乡土文学选段理解为单纯批判或过于重视知识而忽略人文内涵,导致未能充分实现乡土文学的教育意义,限制了学生个性化成长。本研究针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乡土文学作品,深度剖析其中的乡土民俗、乡土情结以及乡土启蒙,总结出教学的核心要点和难点,以期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鲁迅的乡土文学学习兴趣,增进对鲁迅的乡土文学的认同度,消除对“阅读鲁迅”的恐惧心理。本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首先梳理乡土文学理论的发展,再对鲁迅的乡土文学概念界定,为之后的内容做铺垫。再根据鲁迅的乡土文学定义,梳理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五个版本——部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鄂教版等为主要参照对象,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理念对教材中鲁迅的乡土文学选文进行文本解读,从乡土民俗、乡土情结、乡土启蒙三个方面归纳出鲁迅的乡土文学特点,从而得出鲁迅的乡土文学存在的教学价值。
第二章旨在深入剖析初中阶段鲁迅的乡土文学教学现状,为此章精心设计两类调查手段:问卷与深度访谈。具体而言,针对三所学校内任教多年并具备各等级职称的教师实施了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并定向通过广大初中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整理与对比,以图表形式来展现问卷结果。并围绕调查结论,结合笔者在实习期间的教学经历进行透彻分析,探究初中鲁迅的乡土文学教学现状、教学困境及其原因。
第三章本章是该论文研究的重点部分,结合前文对鲁迅的乡土文学选文文本解读所得出的教学价值,有针对性地对鲁迅的乡土文学提出教学建议,主要从课前准备、课堂上课、课后教学活动三个部分展开。为中学语文的乡土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策略。第一节课前准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论述,教师和学生都是带着准备进入教室。第二节为更新课堂的教学活动,用初中语文教材其他鲁迅的选文重塑鲁迅形象,了解生平及经历,做到知人论世;通过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感知鲁迅从小生长的地方——浙江绍兴,重回黑暗的浙东世界;最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入输出,开展思辨读写教学活动,探讨“鲁迅乡土情感复杂性”。第三节课堂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借助虚拟技术让学生沉浸式感知鲁迅的故乡;在教师的引领下,将课堂搬进乡间田野,学生切实去感受乡土风景人情,了解和热爱乡土文化;并且乡土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