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品德
教育的误区
学生
学校德育
方法和措施
道德教育
少年儿童
问答式教学
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
人的标准
趋于成熟
鲁迅先生
教育方法
价值观念
规章制度
灌输
儿童学习
德育方式
道德准则
摘要:
鲁迅先生说,看十岁的孩子,便可以预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今天,看一看青少年的做人状况,审视一下道德教育的种种现象,有益于反刍我们教育中的某些不足,并思量应有的对策和行动.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最大的问题是德育远离少年儿童,德育游离于儿童学习、生活之外.一、误区与困境(一)德育方式单一,评价低效学校德育说教多、灌输多,主要是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传统的道德教育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强制性,学生必须无条件的遵守规章制度.在杜威看来,这实质上是来自上面和外部的灌输,强迫学生接受,伴随着对服从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不服从的学生施以惩罚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在目的上它试图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最终形成特定社会所要求的单一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固定的行为习惯;在内容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乃是大多数人一致认可的固定的道德准则、规范;在方法上,则主要诉诸直接的问答式教学、纪律强迫等手段.我们的德育具有一种权威性,不允许学生怀疑,学生只能被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