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鲁迅
回忆性散文
初中语文
文本解读
教学建议
摘要: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回忆性散文12篇,其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被编在内,占据数量的四分之一,可见鲁迅散文的经典性及重要性。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名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一直以来,国内几乎每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入选了一定数量的鲁迅作品,它们贯穿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教科书。但是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情况并不如意:中学生对鲁迅作品有一定的距离感,无法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学教师文本解读不到位,无法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深层含义。我们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散文为研究对象,把握鲁迅散文的文本价值和教学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及课例分析探讨鲁迅散文的教学问题及成因,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并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实践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为初中鲁迅散文教学提供参考。鲁迅作品丰富的内涵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和人们的推敲,是经典著作。从回忆性散文的文体定位、儿童视角的运用、爱与诚的主题追寻三个方面对其相关文本进行解读;结合新课标年段教学要求和教材编排要求,从学段分布、课前导语、课中内容、课后习题四个方面对人教版与统编本两个教材的版本进行对比研究,挖掘鲁迅散文在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教学价值:语言表达的示范性、情感表达的真实性以及人物形象的引导性。200份学生问卷、20份教师问卷以及42份典型课例分析,发现初中鲁迅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忽视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禁锢于传统的模板式教学;单一、割裂的鲁迅形象;不合理的升华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进而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教学问题的成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情,从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入手,对统编本初中语文鲁迅散文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还原真实鲁迅,深入研究文本;挖掘形式内涵,制定教学目标;课上课下一体,创新教学方法;立足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并且以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进行教案设计,通过课堂教学来验证教学建议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为一线语文教师开展鲁迅散文教学和研究提供切实的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