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伤逝》的插图与连环画版
图像叙事
人物造像
场景描绘
摘要:
《伤逝》是一篇爱情小说,也是鲁迅先生众多作品当中唯一一篇和爱情有关联的,它渗透的追求个性解放,批判封建残余的思想以及对爱情和经济矛盾对立的解剖,影射了鲁迅先生的人生体验和他对时代潮流的反思,也带给了同时代的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二十世纪初年,受限于当时民众的普遍文化水平低,小说的核心并不能被多数人理解。插图本和连环画应时代的需要而生,图文并茂的设计对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精美而富有个性的绘画引人入胜,其通俗性和普及意义为作品的流传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插图和连环画本凭借自身直观性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补了文字之不足,文字补充画面未能言尽的内涵,画面彰显文字力求突出的精彩,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本文尝试以《伤逝》各版本的插图和连环画为依据,探讨《伤逝》插图与连环画在绘图上的规律和技巧,揣摩图像如何叙述《伤逝》原著展开的事件,发掘图像定格的瞬间在主题表达上的张力,着手从单幅图、多幅图和连环图像三个方面分析《伤逝》插图和连环画图像的叙事功能。各种《伤逝》插图和连环画版都充分尊重了原著对人物形象刻画的意图,用形象可感的图画对小说原著中的人物进行造像,本文力图从《伤逝》不同版本的插图和连环画中发掘出三种子君造像,即崇拜涓生、追求自由的女学生,处处操劳、琐碎庸俗的女人,为自由幸福抗争最终归于尘土的虚空存在;三类涓生造像,即引导子君脱离封建旧家庭,给予子君希望和指引的精神导师,在生活窘迫时抛弃子君寻求自保的爱情的矮子,纵然现实惨淡仍试图追求新生活的痴想的振翅者;其他人物造像,即有闲阶层、权贵阶层和无名底层等。《伤逝》的插图与连环画版是在“空间的时间化”中通过“最具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进行图像叙事和人物造像的。他们之间普适的逻辑性与最具蕴味的叙事性的实现,是通过场景描绘来完成的。用极富表现力的色彩绘制的花草树木,在时间的流逝中反差巨大的四季等自然景观;从会馆到图书馆、从吉兆胡同到厨房、从道路到坟墓等物质空间;婚娶、社交礼仪等风俗场景共同推动了《伤逝》插图和连环画版的情节发展,凸显了人物的鲜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