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革命党”
“革命”
孙中山
自称
勘探
指涉
地图
早期
摘要:
【主持人语】清末民初是外来语满天飞的时候,而这些外来语大多是漂浮的"能指",它们和接受者头脑中的汉语的词义丛纠缠在一起,通常找不到其确切的语义,而这些词的使用者也处在一种暧昧的有待被命名的状态。一旦被命名,被明确表述,这些词语、这些人就泾渭分明地分离了。这给后来的学术研究带来了一个问题,即我们会——出于不同的动机——根据这些词的后来获得的严格的词义来判断之前尚处于暧昧状态的人物和思想,似乎这些人物和思想就和后来一样清晰。本期的两篇评论分别论及孙中山和戴季陶的早年的思想和行动,前者考证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称以及此事与孙中山的"革命源起"神话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探讨一度热衷于"过激党"的理论的戴季陶为何突然站在了共产党的对立面。说一点相关的题外话: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一书中质疑一种源自毛泽东的观点,即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其实毛的原话是"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因为,据周看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1920年以后才刚刚形成"。不过,将"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这两个名词及其思想扯在一起并称俄国"激进党"为"俄罗斯同志"的"无政府共产党"早在1914年7月就已在上海成立,而且支部遍及各大城市,它在五四运动的作用可从上海警署于1919年7月20日送达北京警厅的一封函件中约略看出来:"案查无政府共产党前在沪上租界设立机关,发行各种印刷品,业经本署饬令邮局检查员检扣;一面商由英捕房查获发行人郑刚一名,捕获印刷品多件,解送公共公廨按律惩办,并将邮局检查员检获与该党有关之北京大学学生凌霜、克水等原函数件,函送内务部核办在案。兹闻沪上各报先后登载北京警厅拿获陈独秀一名,系因共产党案牵涉等语。究竟贵厅关于此案获犯几名及讯供情形如何,应请查明。如获犯供有沪上机关人名地点,即祈录案示复,以凭设法查缉,俾销隐患,而绝根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