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孙中山
生存权
保障措施
理论渊源
摘要:
孙中山先生特别重视我国人民的生存问题。他的三民主义以民生主义为最终目的,民生主义的核心就是求生存。因此,在孙中山先生看来,民生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而且认为“求生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孙中山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关于求生存的理论与实践,蕴涵了丰富的生存权观念。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除去引言、结语,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孙中山有生存权观念,分为三小部分。第一部分以孙中山留下的著述为依托来论证孙中山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生存的资格,进而证明孙中山有生存权观念。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孙中山生存权观念的形成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民主权观念。其中民本思想中的“养民”思想使得孙中山认为每个人都应吃饱穿暖、生存无忧。同时孙中山也受到了西方人民主权观念的影响,该观念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由被动地等待施舍变为可以积极主动地要求国家履行义务。第三部分结合孙中山的时代背景,回答在文献综述中总结出来的关于生存权的争议,同时明确孙中山生存权内涵。孙中山先生认为生存权包括生命权,生存权的内容是让人穿衣吃饭,类似于温饱权,生存权是一种集体人权。
第二部分,孙中山生存权的实现路径,是本文的重点,在人权的三种形态中,实有权利与人民切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在该部分,会系统地梳理孙中山先生为实现人民生存权而设计的蓝图。首先是孙中山先生为生存权实现而设计的政治前提,包括收回已失之国权,建立万能政府。孙中山先生认为收回“国权”可以对抗欧美国家“政治力”“经济力”的压迫;建立万能政府则可以凝聚国内的力量,为人民谋幸福,保障其生存权的实现。其次是孙中山生存权实现路径,通过振兴实业为国民生存权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通过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来做好社会财富分配,使每个人都能维持生存。
第三部分,孙中山生存权实现路径的理论渊源。孙中山先生评价自己“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古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因此孙中山先生设想的生存权实现路径的理论渊源有二。第一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包括大同思想和均贫富思想;第二是西方社会为解决资本主义危机而提出的学说,包括单税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