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庆龄
“联共”思想
继承与发展
现实启示
摘要: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开始用三民主义救中国。在经历了曲折反复的革命斗争后,孙中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孙中山审时度势,重新分析中国的革命形势,在其晚年又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保障三民主义的执行,而三大政策的核心其实为“联共”。“联共”思想的确立大大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本文截取1935—1940年),宋庆龄以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标志,深化和发展了孙中山的“联共”思想,拓展和丰富了“联共”思想的外延和表现形式。宋庆龄发展了“联共”思想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号召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包容的心态和大无畏的胆识推动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今天,在中国全面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宋庆龄发展“联共”思想的革命实践活动启示我们,只有团结和联合国内外的一切有益力量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将“中国梦”付诸实践。 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下面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分析了孙中山“联共”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内涵表现,并着重阐述了宋庆龄对于孙中山“联共”思想的认识和支持。 第二部分,主要从革命目标、外部环境和依靠力量三方面阐述了1935—1940年宋庆龄继承孙中山“联共”思想的主要表现;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1935—1940年宋庆龄对孙中山“联共”思想的发展,具体从“联共”思想的内涵、外延和表现形式三方面进行了深化、拓展和丰富; 第四部分,关于宋庆龄继承和发展“联共”思想的现实启示,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创新党建方法的思想前提;求同存异、扩大交流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有效途径;精诚团结、同心合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