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孙中山人民观
理论渊源
发展历程
评价
摘要:
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领导人,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倡导者,他的人民观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人民群众观的集中体现。孙中山在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启蒙精神前提下,受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启迪,提出和表达自己独特的关于人民群众认识的思想理论。对于孙中山的人民观思想,不仅要剖析其局限性加以反思,还要挖掘其进步作用加以借鉴。首先,对孙中山人民观理论的渊源进行追溯和考察,并对孙中山人民观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孙中山对人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抽象肤浅到具体深刻的过程。其次,阐述孙中山人民观思想的理论概要。孙中山的人民观是以“知难行易”这个理论为出发点,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主体观”、“国家法治观”、“人民公仆观”和“主义观”,从其人民观内容分析这一思想的理论特征,它具有鲜明的超阶级性、抽象性、反封建性和依法性。最后,对孙中山人民观理论进行一个客观评价。从消极方面来看,孙中山对人民阶级范畴的模糊性,重民爱民却不用民的妥协思想和重知轻行的唯心主义偏向,导致了他难以避免资产阶级本质性的错误——脱离人民群众。对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反思和实践验证了人民群众路线的可行性;就积极方面而言,孙中山人民观思想理论所蕴含的合理因素给当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很多启示,具有可贵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