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教
科学
三民主义
信仰
合法性
摘要:
本文试图对中国现代信仰建构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行探讨。中华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不但引发了现代中国的信仰危机,同样开启了现代中国的信仰重建之路,对于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产生了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面对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的信仰重建方案,并且在民国初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内,互相竞争与整合,最终形成了现代中国的信仰观念与方式。本文旨在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分析和认识民国初年中国现代信仰方式的建构历程。通过对民国初年信仰重建历程的梳理,关注中国现代信仰方式的建构历程,重点分析中国信仰观念与方式的现代化表达方式,进而试图厘清信仰与国家之间的关联。信仰可以分为国家信仰和个体信仰两个层面,其中国家信仰作为一种信仰方式或信仰体系,作为民族国家正当性的来源,同时为整个国家体制提供了一种神圣维度。因此,本文以“信仰”作为基本概念,通过建构主义的视角,希望通过对于信仰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分析,分析中国现代信仰建构的历程,以民初初年建构起来的“国家信仰”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信仰与国家的关系,信仰与宗教的关系,信仰与主义的关系,以及信仰方式与合法性的关系,中国信仰观念与方式的现代化表达。本文通过对“孔教运动”、“以科学代宗教”、“三民主义”中所展现的信仰维度,也即对“孔教运动”、“以科学代宗教”、“三民主义”中所呈现出来的对于中国信仰观念与方式的现代化表达的思考及其实践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探讨中国现代信仰方式的建构与演变的过程,着眼于中国信仰方式的现代化过程的考察,是关于中国信仰观念与方式的现代化表达的研究,以民族国家作为行动者,从而考察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合理化过程中所伴随的信仰合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