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红军长征
西南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统战工作
摘要:
作为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西南地区活动。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途经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后撤销并入四川和西藏)四个省份,活动时长分别为9个月、7个月左右,红四方面军途经四川、西康两个省份,活动时长为16个月左右。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长征时期红军处理民族问题最频繁的地区。因此,红军在西南民族地区如何开展统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无疑关乎到红军能否顺利通过西南民族地区,进而实现战略转移。建立少数民族革命政权的先例。在经过民族聚居区时,红军积极团结民族上层人士,同他们建立各种军事政治联盟。此外,红军还主动扶持当地的原有武装,帮助部分民族地区建立革命武装,为红军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在经济方面,红军正确处理民族地区的土地问题,制定较为宽厚的土地政策,不打少数民族土豪,采取公买公卖、自愿募捐的筹粮方式。针对税收问题,红军在民族地区取消苛捐杂税,实行税收减免,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在社会文化方面,红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对医疗条件差的民族地区提供救助服务。在教育资源落后的民族地区,红军还积极创办学校、培养民族干部,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红军在西南民族地区活动期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灵活多变的统战政策。在政治军事方面,红军提出民族自决的口号,开创了红军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西南少数民族为红军运输粮食、免费充当向导和翻译、帮助掩护和照顾红军伤员等具体行动,保障了红军顺利实现战略转移。红军北上后,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影响力还一直存在,虽然革命根据地遭到了国民党的反扑,但西南少数民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恢复生产发展,时刻为解放西南卯足力量,这种精神的延续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当然,红军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可否认它的卓越功绩。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红军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经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