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开展工作的“生命线”。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也要不断推动学科的自我革新,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改造。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改造就应当用现代化的视角、方法和实践指导工作。
通过对现代化复杂环境的致成原因进行梳理,在多对矛盾中找到了“时—空间离”这一主要矛盾。现代化的社会体系中“时间”与“空间”的抽象化使之可以脱离原本的时空轴以任意的方式进行再嵌合,这样一来就模糊了事物之间的时间边界与地缘边界,把事物推入无序与混沌之中。在这种混沌的现代化系统中也仍旧具有游离于时空间离所限之外而能够保存自身完整特性的事物存在,一类为“符号系统”,一类为“技术系统”。而之二者均能由具有更加本质属性的“数字符号”所替代。于是“数字符号”就成为了现代化环境中可以实现“脱嵌”“嵌入”以及“再嵌入”机制的载体。数字符号既是“符号系统”与“技术系统”最小的组成单元,也同时具有描述事物现代性特征的本质属性。正是在对现代化矛盾根源发出追问和梳理的过程中,凸显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方向。为了使二者能够实现充分融合,各施所长,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优势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优势,就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主体,大数据分析方法作为新的工具手段,用新的“大数据”视角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革新、完成数字化改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体系构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这需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观、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价值观以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实践观。
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观就是要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形成数字化发展的眼光。首先,要建立大数据技术分析思维,不再拘泥于“小数据”“窄视角”,而是要把握事物复杂系统的全部有机整体,推动因果性思维与关联性思维的超越融合,进而挖掘事物内部的深层次规律。其次,要善用大数据科学技术的分析方法,发挥大数据计算的强大算力为人脑提供智力支持,风险决策,以及算法估测等功能。要把大数据分析技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形成理性分析同感性分析相结合、数字模拟课堂同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动态评估与未来预估相结合、人工引导与智能决策相结合的方法体系。再次,要善于站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思维角度对现实条件进行有利改造,形成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要从基础设备建设上提供保障,整体运作机制上提供动力,研发科学算法提供资源,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价值观。发挥人学价值指导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要根本性地把握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首先要强调要发挥人的主体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同时就是在面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价值观。肯定人的主体理性,实际上就是要肯定人的超越性而非偏颇的“量性”和“质性”,就要求引导大数据分析从单纯的定量分析走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其次,要肯定人的目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就是满足人的“合目的性”,大数据分析工具是数字化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只有二者都符合人的目的理性,才能够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从而在实践工作中找到契合点。这就需要关注人本身的价值,肯定人的价值,引导数据分析技术回归到“人”本身,关注“个人”以及“具体的人”,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受教育者的真正需求,引导“自然数据”向“人的数据”过渡。
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实践观。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理论要解决分析对象以及如何分析的问题。首先,分析对象可大致划分为,受教育者成长环境因素、受教育者知识认知因素、受教育者情感动态因素以及受教育者行为动机因素等。从受教育者的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行为外显到思想内涵,数据测量到规律测算,涵盖了目前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挖掘、利用、计算的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次,通过这些测算数据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数、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指数、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指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指数,以指数为基本依据能够人工地或智能地分析决策,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心理辅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全场景动态画像的应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