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土家文化
民族文化传播
乡村文化振兴
土家族
摘要: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布在湘、鄂、渝、黔偏远武陵山区的土家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超过950万。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家族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由于土家族地区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劳动力、人才流失,导致土家文化传承断代、土家文化呈现凋敝衰落之势,文化传播陷入困境。而土家文化对于土家族地区而言,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思考如何借助媒介,让土家文化获得时代性“新生”,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一件事。文章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以及深度访谈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土家族山寨为例,考察土家文化传播实践。通过了解该地区的土家文化传播现状、传播困境引发对土家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整体思考,并结合乡村振兴时代大背景对今后如何更好地传播土家文化提出意见建议。文章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土家文化传播实践进行描述。首先简要介绍了P地土家族文化生态,从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人生礼仪、节庆礼俗三方面进行概述,描绘了土家文化生态图景;其次重点关注了土家文化在现代化冲击下发生的传播变迁:具体变迁有从口耳相传到学校教育、从现实场域到网络社群、从自娱自乐到文旅传播,这样的变迁是土家文化在应对现代化冲击之下做出的转变;最后对土家文化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类传播主体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并推动了土家文化内部传承以及对外传播。文章第二部分通过深度访谈对目前土家文化传播存在的困境做了深入思考,就目前的文化传播困境而言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在于部分土家文化不适应现代文明发展,渐渐被时代所遗忘。外部因素在于土家族民众对土家文化传播的参与度认可度不高,传播主体缺乏。村民离开原本生活的土地,在外谋生,传统的传播语境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精神追随和价值认同,加上土家族村民媒介素养的缺失导致在互联网环境中失去了话语权等。同时政府主导的土家文化传播活动存在媒介传播手段整合状况欠佳,传播形式较为简单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土家文化向外传播困难。最后,文章结合仪式传播、符号互动等相关理论知识,从提升土家族内部凝聚力以及提高土家文化对外传播力方面提出建议。具体建议有: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其最核心的传播主体,就是当地的民众,因此通过提高当地民众土家文化传播的主体意识以及提升村民媒介素养以此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通过塑造仪式情境,来推动情感动员,以及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推动土家族地区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利用大众媒介书写土家文化,做好与外界的交流,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推动土家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