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族地区
国有博物馆
功能变迁
恩施州
摘要:
国有博物馆在我国文化事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各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了丰富多彩的呈现,在我国实现现代化文化强国的建设征途中,民族地区国有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也愈发凸显出来。在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的背景下,国际博物馆协会又通过了博物馆定义更新的提案,强调了博物馆社会功能在新时代的倾向性。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说,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社会功能的变迁实践及动因分析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以及如何强化、优化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以服务社会具有启发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自成立至今已长达四十多年,兼具国有、民族类、地方性等多种属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从博物馆的基本结构来看,通过博物馆在恩施州的选址设立及其发展实践,收藏了丰富且具有特色的文物实体,积累了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料以及抗战历史资料,更是在几十年的沉淀中传承了积极的民族精神,不仅如此,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人员组织也都在动态过程中实现了升级。博物馆基本结构的改变也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变迁。从博物馆的功能变迁来看,每个时期都有其重点发展方向,但并不代表每个时期的功能完全割裂,而是在一个延续的过程中升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功能重心也逐渐从“物”转向“人”。从动因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引导、市场供求关系的配置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推动了博物馆基本结构的优化,进而引起了博物馆功能的变迁。结合功能主义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博物馆的结构调整本质上也是在适应社会环境,该过程具有滞后性,因此博物馆的功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缺陷。例如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文化传承与传播尚具有局限性、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有限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不明显等,显示了恩施州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尚需要完善。
总之,恩施州博物馆在恩施州文化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社会教育和社会服务中都起到了良好作用。可见,民族地区国有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对国有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进行探究和应用,尊重市场规律,纳入公众参与式管理方式;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战略,把握乡村振兴政策,开设乡村博物馆系列分馆,促进博物馆与其他休闲娱乐场所合作共赢常态化;加强与高校合作,在博物馆内部设计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体内容进行充实巩固;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以扩大文化传播受众范围。最终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建设,同时也促进博物馆更好为社会为大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