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土家族
土家语言
土汉双语教学
濒危语言
摘要: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中国的各个民族都积淀出了本民族光辉灿烂且无法被替代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存在丰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多元性,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焕发出坚韧的生命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语言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并不只拥有沟通交流这一单一功能,语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是一部民族的活历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承担着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与科技不断的涌入少数民族聚居地,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逐渐瓦解与崩塌,不少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不小的冲击,为了能使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依旧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不断的开展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学,通过开展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融入进社会主流生活。湘西自治州开展土-汉双语教学时间比较晚至今仍处于实验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湘西自治州开展少数民族土-汉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承与发展土家民族文化。自2008年实行土-汉双语双文教学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可以说是目前全国土家文化与语言保存的最完善的地方,所以本研究以靛房镇九年制学校开展的土-汉双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有效教学理论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理论基础,并采用个案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沿着现状调查—发现问题一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建议的研究思路探析了当前土-汉双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湘西自治州土-汉双语文教学今后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既为土家语及土家文化的传承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也能对其他相似少数民族处理相似问题时提供一些个案经验,同时也是对目前奇缺的土-汉双语文文献资料的—个充实。本文主要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对研究目的、意义、思路、方法和现状的研究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来展示本论文的可行性以及价值。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文基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三本分主要介绍了土家族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土家族与土家语的基本情况。从侧面反映出土家语言对土家族的重要性,阐述了开展土-汉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与紧急性,同时也介绍了湘西自治州开展土-汉双语教育的原因与历史进程。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对湘西州双语文教学的一个现状调查,以龙山县靛房镇九年制学校为个案,运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当地家长、学生以及老师对土-汉双语文教学的态度与看法;深入土家语课堂,得到关于双语文教学课堂上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学校的校长与土家语老师进行访谈了解目前土-汉双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些困境,揭示土-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的真实现状。第五部分主要探析了当前土-汉双语文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从政策、师资、教材、课程结构以及土家语本身分析了制约土-汉双语文教学发展的若干因素。最后一部分为建议与结论。这一部分主要针对第五部分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土-汉双语文教学指明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