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儿会
民族认同
文化记忆
土家族
摘要: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是恩施地区保留的土家族原始民俗节日,这个节日主要内容是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青年男女,一旦到了农历七月十二前后就精心打扮并带着特产去集市上赶场,其中包括当地特色干货与药材等。然后青年男女便会借助货物交易来进行试探、传递情意,并借此私定终身。
在现代,“女儿会”的功能出现转变,在时空以及内容上也出现了变迁,被赋予了更多的民族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因而本文以恩施土家族“女儿会”为研究对象,从民族认同视域背景出发,对其文化记忆作出主要研究。其中对“女儿会”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女儿会”文化记忆的表现、重构及传承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对“女儿会”上语言和非语言文化记忆符号进行分析,探究其是否对民族认同具有构建和强化作用。另外采用自编量表调查恩施土家族人对“女儿会”民族认同现状,并且从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年龄、学历、政治面貌等人口学变量对“女儿会”民族认同现状进行差异性分析,对恩施土家“女儿会”的发展走向和价值作出反思和思考,肯定了“女儿会”的积极意义,同时反思不足之处。
通过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本文发现“女儿会”文化记忆其重构和传承创新上做到了文化空间和文化意义的扩大,但“女儿会”的文化记忆表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两个阶段,出现了文化割裂的现象。另外本文通过文化记忆中的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中的仪式符号、服饰符号和饮食符号进行分析,发现“女儿会”文化记忆构建了民族认同,并通过辨异、整合、约束和规范强化了民族认同。最后对恩施土家族人发放问卷,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恩施土家族人对“女儿会”民族认同整体处于较高水平。该结论也为“女儿会”构建和强化民族认同提供了论证。“女儿会”作为土家族的民俗节日,从小众的自发性节日到恩施全州区域性到民俗盛会以及现在被外界也广泛接受,说明了在经济发展压力之下,政府官方对“女儿会”的发展和发展转型的路线把握的较为恰当,“女儿会”文化记忆的发展促进了土家族民族认同以及地区经济、旅游的正面发展,“女儿会”将在未来依旧保持文化活力,发扬民族自信,但对其中的文化割裂问题的表现也仍需要警惕,需要尽快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