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新质生产力
重要论述
摘要: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发展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并显著体现为直接的竞争力,对于推动全球经济社会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新质生产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悄然形成,不仅重塑了全球经济版图,更成为全球经济社会最具创新活力的发展引擎,为困境中的全球经济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标志着生产力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作为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主动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潮流,着眼于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我国实际出发,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范畴发表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找准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重要论述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总结和概括,更好地反映其理论全貌、凝练其理论内涵,这对指导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对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研究。文章首先立足于这一理论成果形成的时代背景;从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两方面研究这一重要论述的生成条件;同时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概述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演进过程;进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和阐释这一重要论述的丰富的理论内涵;继而全面分析这一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质和科学思维;并着重挖掘其所具有的原创性贡献;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践行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从时代背景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述的提出既是塑造我国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需要,也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新难题的要求,更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强国伟业的必然选择。
从生成条件和演进历程来看,这一重要论述既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的核心观点,也深化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探索,延续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践行与探索,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期的经济发展实践中,经历了2012-2017年、2018-2022年、2023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由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思考、探索、总结而来。
从理论内涵来看,这一重要论述在理论上可以从基本结构、核心要素、现实载体、推进动力、发展方式、显著标志、推动策略、重要功能等方面来理解,主要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三个问题。具体来看,何为新质生产力?从基本要素看,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是生产力要素呈现全新质态的生产力,是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劳动者、智能设备等新劳动资料、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的先进生产力。从核心动能看,科技创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实现生产力要素跃升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因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能。从现实载体看,传统产业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和支撑,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础和前提,是以新技术优化升级后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来源和增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是连接新技术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和未来,反映了前沿科技和技术范式的重大突破,是推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社会进步维度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从国家发展维度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能够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奠定物质基础、提供制度保障、夯实文化根基、构筑民生底座、筑牢生态屏障。从国际关系维度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推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动力机制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