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内政治生态
自我革命
摘要: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视角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或缺的生命要素,是党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基石,承担着促进党的肌体新陈代谢、成长壮大的生态功能。深入揭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生成机理、历史脉络、运行功能,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遵从增强政党组织自我调适机能、传承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基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逻辑,批评和自我批评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要素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因子。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但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能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如同每一物种在自然生态中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政治生态中占据独特的“生态位”,进行独特的生态运行与生态联动。从生态运行看,批评、自我批评的对象共通、宗旨相同、前提和参照标准一致,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从生态联动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民主集中制分别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提供了科学方法、价值导向、制度根基,共同为其提供了系统的运行支撑。基于此,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凝聚意志、净化风气、洗涤灰尘促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因而,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工作机制。
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基于党的自身特质、历史使命及其产生的政治土壤、文化环境等,批评和自我批评伴着党的产生而萌发,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逐步生成,随着党的成熟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型。此后,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拓展,对党的成长壮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得到强化运用,“红红脸出出汗”渐成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但不可否认,这一利器在局部党内生态中存在“生锈、钝化”现象。究其原因,从党员个体看,主要是一些人理想信念滑坡,缺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入党—当官—掌权—谋私利”竟成为他们的“人生哲学”。从党内政治生态看,还存在诸多制约批评和自我批评效果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因素,如商品交换原则侵蚀、官僚主义文化影响、党员主体地位虚化等。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应着眼于推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持续发展,通过补足精神之钙、涵养批评自觉、发扬斗争精神筑牢党员的思想根基,通过强化主体制度、健全保障制度、构建支撑制度完善制度体系,通过优化党内批评的政治环境、规范媒体批评的监督职能、培育公众批评的健康心态来营造理性批评的社会氛围,使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焕发生机活力,不断促动党内政治生态净化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