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陈钢
王昭君
创新与突破
人文思想
艺术价值
摘要: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是著名作曲家陈钢在其成名作《梁祝》问世几十年之后,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又一部力作,被誉为《梁祝》的姊妹篇。这部作品将西方协奏曲体裁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利用单乐章奏鸣曲式的结构进行创作,以生动细腻的音乐语言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题材进行讲述。它继承了《梁祝》抒情性、戏剧性等特点,但在感情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更深层的描写与刻画。
本文从陈钢的艺术人生及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的创作过程入手,通过对《王昭君》本体的曲式结构、主题材料、多声部音乐语言、音响、动态要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深入了解该作品的人文精神及思想内涵,揭示作曲家创作风格的演进和变迁,对陈钢小提琴协奏曲发展中的创新与突破进行梳理和总结,试图通过本研究丰富和完善民族化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对具有中国风格且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此类型音乐进行创作。
本文的选题与写作秉承我的导师“活的音乐”研究之理念,在理论研究法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笔者曾于2009年11月专程前往上海对曲作者陈钢先生进行访谈和学习,从中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获得了第一手珍贵的研究资料,对本文的写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