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感染
吞噬作用
趋化作用
中性粒细胞
生物学功能
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
摘要:
目的探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Nr-CWS)对人中性粒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22年5―10月招募于苏州市体检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志愿者15名(男7名、女8名,年龄24~45岁),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提取中性粒细胞。将细胞分为不进行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仅用终质量浓度为60 ng/mL Nr-CWS处理的单纯Nr-CWS组、仅用终质量浓度1μg/mL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的单纯LPS组、用同前LPS刺激后再用Nr-CWS处理的LPS+Nr-CWS组。培养1 h,采用改良后的琼脂糖趋化模型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距离、趋化细胞百分比、趋化指数、最大趋化速度、趋化功能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生吞噬的细胞占比与荧光强度,活性氧水平,颗粒蛋白CD35、CD66b、CD6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浓度。以上实验各组样本数均为15。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培养1 h,正常对照组、单纯Nr-CWS组、单纯LPS组、LPS+Nr-CWS组细胞趋化功能评分分别为15.0、(14.5±0.5)、(1.5±0.5)、(12.0±1.5)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LPS组与LPS+Nr-CWS组细胞趋化距离、趋化细胞百分比、趋化指数、最大趋化速度与趋化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8.36、18.88、54.28、18.36、46.77,10.58、14.74、6.84、10.58、4.24,P<0.05);与单纯LPS组比较,LPS+Nr-CWS组细胞上述5项趋化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11.47、14.65、11.62、11.47、13.75,P<0.05)。培养1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Nr-CWS组发生吞噬的细胞占比与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86、6.73,P<0.05),单纯LPS组(t值分别为7.35、22.72,P<0.05)与LPS+Nr-CWS组(t值分别为21.37、13.10,P<0.05)发生吞噬的细胞占比与荧光强度均明显降低。培养1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LPS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t=6.64,P<0.05);与单纯LPS组比较,LPS+Nr-CWS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t=5.46,P<0.05)。培养1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LPS组与LPS+Nr-CWS组细胞CD35、CD66b、CD6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16.75、17.45、10.82,5.70、19.35、15.37,P<0.05);与单纯LPS组比较,LPS+Nr-CWS组细胞CD35、CD66b、CD63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4.92、5.72、3.18,P<0.05)。培养1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L-6、IL-10、IL-17A、TNF-α、γ干扰素浓度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2.10、9.50、7.21、10.22、24.88、8.43、47.48,P<0.05),LPS+Nr-CW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0、IL-17A、TNF-α、γ干扰素浓度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4.68、5.12、8.02、5.58、7.13,P<0.05);与单纯LPS组比较,LPS+Nr-CW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L-6、IL-10、IL-17A、TNF-α、γ干扰素浓度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5.39、2.83、5.79、2.90、5.87、4.88、39.64,P<0.05)。结论Nr-CWS能够提高正常状态下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改善感染状态下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及活性氧、脱颗粒蛋白、炎症因子水平,在先天免疫层面通过调控人中性粒细胞生物学行为,提高抗感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