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糖代谢
脂代谢
细胞外作用
摘要:
第一部分PPARγ蛋白在GDM孕妇及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GDM孕妇及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PPARγ蛋白的表达,了解PPARγ是否在人体液组织内表达,并比较其在GDM孕妇与正常妊娠孕妇的体外表达有无差异。
方法:选取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2012年10-11月足月妊娠行选择性剖宫产的GDM孕妇和正常妊娠孕妇各30例,孕38-41周期间选择性剖宫产手术时采集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ELLSA方法检测GDM孕妇及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PPARγ蛋白的表达。
结果:GDM足月妊娠孕妇血浆中PPARγ蛋白浓度(0.201ng/ml)高于正常足月孕妇血浆中PPARγ蛋白浓度(0.153ng/ml),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1)。 GDM足月妊娠新生儿脐带血浆及羊水中PPARγ蛋白浓度与正常足月孕妇新生儿脐带血浆及羊水中PPARγ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细胞内的核转录因子PPARγ蛋白在细胞外液即人体液组织中的表达,我们推测PPARγ可能通过一定的机制由细胞内释放至细胞外,并且为了维持胎儿体内及羊水中PPARγ蛋白的稳态,GDM孕妇外周血的PPARγ蛋白反应性的增高,但PPARγ蛋白影响母胎界面细胞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二部分PPARγ蛋白在GDM孕妇胎盘、羊膜、绒毛膜的定位
目的:通过分析GDM孕妇胎盘、羊膜、绒毛膜上PPARγ蛋白的定位表达,了解PPARγ蛋白在母胎界面可能的功能。
方法:选取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2012年10-11月足月妊娠行选择性剖宫产的GDM孕妇的胎盘、羊膜、绒毛膜组织各5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ARγ蛋白的表达。
结果:在GDM孕妇的胎盘组织中,PPARγ阳性表达,主要表达在合体滋养细胞核,细胞滋养细胞未见明显表达。在GDM孕妇羊膜组织中,PPARγ阳性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羊膜上皮层中的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成纤维细胞层中的成纤维细胞细胞核内及无定形基质内。在GDM孕妇绒毛膜组织中,PPARγ阳性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网状层的细胞的细胞膜上及成纤维细胞细胞核内。
结论:在胎盘层面,PPARγ蛋白定位于胎盘的合体滋养细胞核、细胞质,可见PPARγ蛋白不仅定位于细胞核内,有可能通过细胞损伤分泌到细胞质、细胞外的可能,进一步支持了临床实验过程中脐血血浆、羊水中检测到PPARγ蛋白的表达。在羊膜、绒毛膜层面,PPARγ蛋白定位于羊膜上皮细胞核、无定型基质内及绒毛膜网状层细胞的细胞膜上,进一步支持了胎膜的分泌功能,有可能PPARγ蛋白通过胎膜的分泌功能分泌进入羊水。由此可见PPARγ蛋白可能通过内分泌分泌到外周循环,进而发挥作用。
第三部分PPARγ蛋白对细胞糖、脂代谢能力的影响
目的:建立滋养细胞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体外诱导的共培养体系,模拟母胎界面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PPARγ蛋白在共培养体系中的浓度,分析滋养细胞合体化相关分子、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容受性相关分子以及两种细胞糖、脂代谢能力的改变,进一步了解PPARγ是否发挥母胎细胞交互作用的调节,其调节作用是否影响细胞的糖、脂代谢功能的改变。
方法:采用人绒癌滋养细胞株(Be Wo细胞)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细胞)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在共培养的培养液中加入纯化的PPARγ蛋白,改变细胞培养微环境中游离PPARγ蛋白的浓度,分别设立PPARγ蛋白浓度为0.25ng/μL、5ng/μL、10ng/μL。RT-PCR方法检测细胞葡萄糖转运体1(GLUT1)、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的表达,检测滋养细胞合体化分子syncytin的表达,检测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容受性相关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油红O染色法观察共培养体系中BeWo细胞和ESC细胞对脂质的储存能力改变。
结果:1)BeWo细胞GLUT1mRNA、SCD mRNA的表达:单独培养体系中,在各浓度PPARγ作用下,BeWo细胞表达Glut1mRNA、SCD mRNA相对表达率均无差异性。在共培养体系中,在PPARγ蛋白浓度为10ng/ml、5ng/ml时,BeWo细胞表达Glut1mRNA相对表达率相对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 SCD mRNA相对表达率随着PPARγ蛋白增加有一定增高趋势,但是无统计学差异。共培养体系相对单独培养体系BeWo细胞Glutl mRNA、SCD mRNA相对表达率数值上有一定升高,仅在PPARγ蛋白浓度为10ng/m, SCD mRNA相对表达率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2)ESC细胞中GLUT1mRNA、SCD mRNA的表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