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iR-195
Bcl-2
细胞增殖
摘要:
背景在世界范围内,白血病的发病率位居前十,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者其他造血系统组织中发生进行性、失控性异常增殖,从而浸润机体各组织器官,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临床病理变化,除此之外外周血细胞的质和量亦发生改变。白血病在35岁以下人群中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前列,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在儿童以及青少年中,其发病率居于第一位,成为威胁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单纯化疗已经能够大幅度的提高ALL儿童的长期无病生存率,但依然有部分患儿由于对化疗不敏感,或缓解后再次复发,预后仍不理想。因此,寻找可以预测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分子标志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microRNAs(miRNA)作为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RNA,在多种肿瘤的进展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研究表明,miRNA由于其种类繁多使得其功能强大,成为各种调控机制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其作用一方面是作为一种促癌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的进展,加快了疾病的进程;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抑癌分子,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其机制主要是通过靶向并抑制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目前有研究表明,miRNA-195在多种肿瘤组织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有所降低,提示其可能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本文通过研究miR-195及其靶基因Bcl-2在儿童ALL患者机体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他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miR-195表达异常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希望能够为ALL的预后提供新的分子标记,为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95调控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相关的靶基因,并进行筛选。(2)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就诊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共64例。所有受试对象分别抽取骨髓样品2-5mL。采用RT-PCR分析miR-195的含量,RT-PCR和Wetern-blot检测Bcl-2的表达。根据上述所得到的结果再进一步分析miR-195和Bcl-2与ALL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3)人外周血白血病Jurkat细胞被转染上miR-195 mimic,细胞中miR-195的表达得到提高;该Jurkat细胞中miR-195 mRNA表达含量运用荧光定量PCR来检测;分别应用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法;细胞划痕实验来检测miR-195对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和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4)将转染miR-195 mimic的Jurkat细胞随机分为2大组:即第一组(1)转染miR-mimics-mock组;(2)转染miR-195 mimic组。第二组(1)不加入miR-195抑制剂;(2)加入miR-195抑制剂组:按40 nmol/L浓度加入miR-195抑制剂。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处理组中miR-195的表达情况;运用Br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中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靶基因预测和筛选,结果表明,miR-195能与CCND1、Bcl-2、Bcl-6、CCNE1、CDK6、CDC25A mRNA3’UTR区互补配对。在细胞系中转染miR-195mimic后,利用RT-PCR检测六种候选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BCL-2变化最为显著。因此,本研究选择miR-195及其靶基因BCL-2作为研究对象。(2)miR-195在ALL对照组和缓解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初诊及复发患儿,在初诊和复发患儿中呈低表达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5在标危、中危及高危患儿中的表达亦存在明显区别,同时随着ALL危险程度的提高,miR-195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Bcl-2mRNA及蛋白的含量在ALL初诊及复发患儿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病例中的Bcl-2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而在复发组中Bcl-2的表达再次发生异常增高。Bcl-2mRNA及蛋白在标危、中危及高危患儿中的表达亦存在明显区别,同时随着ALL危险程度的提高,Bcl-2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3)用miR-195 mimic转染Jurkat细胞,MTT法分别检测转染24、48、72、96h时Jurkat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显示转染组各时间点增殖抑制率均高于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