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臭椿酮
肺癌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细胞增殖
成瘤性
摘要:
目的观察臭椿酮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研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不同浓度的臭椿酮培养基干预人肺癌细胞系A549,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臭椿酮不同培养时间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臭椿酮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549细胞中泛素(Ub)、20S蛋白酶体及泛素-蛋白酶体相关基因NF-κB、cyclinE、cyclinA、Skp2、p27、p5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构建肺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 mg/kg臭椿酮组、5 mg/kg臭椿酮组、10 mg/kg臭椿酮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予0.9%氯化钠注射液及相应浓度的臭椿酮0.5 mL腹腔注射干预,3 d 1次,共注射14次,每周测量裸小鼠体质量,6周后摘取肿瘤,测量肿瘤直径。结果 0.4μmol/L臭椿酮组、0.8μmol/L臭椿酮组和1.0μmol/L臭椿酮组各时间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臭椿酮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0.4μmol/L臭椿酮组、0.8μmol/L臭椿酮组和1.0μmol/L臭椿酮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臭椿酮浓度的增加,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臭椿酮组A549细胞Ub、20S蛋白酶体、NF-κB、cyclinE、cyclinA、Skp2 mRNA和蛋白表达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27、p53 mRNA和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1 mg/kg臭椿酮组、5 mg/kg臭椿酮组及10 mg/kg臭椿酮组裸小鼠体质量均较对照组同期无明显变化(P>0.05),肿瘤直径减小(P<0.05),且随着臭椿酮剂量的增加,裸小鼠肿瘤直径逐渐缩小(P<0.05)。结论臭椿酮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成瘤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UPP,进而影响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