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品种
种质资源
成纤维细胞
细胞生物学特性
摘要:
籽鹅和豁眼鹅是吉林省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耐寒、耐粗饲、产蛋量高等特点,在常规杂交育种中常作为母本选择。近年来由于商业化无序杂交,加之行业与农户保护意识不足,致使血统纯度降低,极大的破坏了原始品种的群体结构,因此针对性保种迫在眉睫。本课题重点结合品种在吉林省地理分布特点,开展了品种生存地区天气、光照等地理条件的研究分析,进而开展了多地区地方品种外貌特征鉴定、种蛋采集工作,并对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进行了测定;在细胞保种工作中,对达到品种标准的籽鹅种蛋进行孵化,采集12日龄籽鹅胚胎皮肤,经分离纯化细胞后,以胰酶法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原代、传代培养、冷冻与复苏,建立了籽鹅成纤维细胞保种库,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了生物学活力检测;进而开展传代培养细胞冻存保种工作,经复苏细胞及细胞活率的测定并达到建库标准,表明鹅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保种库初建成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吉林省地方鹅种及外来主要品种种质状态数据采集以吉林省西部草原白鹅带(松原、白城)、中部农区白鹅带(四平、吉林)、东部山区白鹅带(辽源、通化为主)三大养鹅带为原则进行区域划分,对鹅养殖基地与农户进行走访,收集了22个县区5个鹅品种的种蛋,测定蛋重、蛋形指数并计算孵化后受精率。在三大区域蛋重与蛋形指数性状比较分析中,籽鹅蛋重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显著(P<0.05),以松原地区为主的西部草原白鹅带蛋重最低,与中部农区白鹅带和东部山区白鹅带差异显著(P<0.05);蛋形指数在部分地区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最适蛋形指数1.349~1.449范围内,西部草原白鹅带的籽鹅种蛋最多;各地区受精率与温度呈负相关(P<0.05)。对豁眼鹅的蛋重和蛋形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部农区白鹅带的吉林地区显著高于东部山区白鹅带的通化地区(P<0.05);在最适蛋形指数1.350~1.490内范围内,东部山区白鹅带的豁眼鹅种蛋最多。在非本地品种比较中,卡洛斯鹅、霍尔多巴吉鹅和浙东白鹅蛋形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卡洛斯鹅蛋重低于霍尔多巴吉鹅且差异显著(P<0.05)。2、籽鹅鹅胚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保种库的建立经免疫荧光鉴定,培养的细胞形态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星形扁平状,放射性分布。鹅胚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经历了潜伏期、指数增生期和平顶期三个时期,细胞生长正常,符合体外生长的规律。细胞存活率测定结果表明,三代细胞复苏后活率低于冻存前活率,但活率仍在90%以上,说明细胞在进行冷冻和复苏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一些损伤,但满足建库要求。在对所建鹅胚成纤维细胞进行微生物检测时,对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培养物未受到细菌、真菌、病毒以及支原体的污染。开展传代培养细胞冻存保种工作,经复苏细胞及细胞活率测定并达到建库标准,冻存原代、一代、二代和三代细胞共计242份样本。本课题针对吉林省鹅品种资源分布特点,以品种调查为基础,以保种为目标,开展了种质资源保护的数据收集和测定,进而通过细胞培养等手段,建立籽鹅鹅胚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保种库,从细胞保种层面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为未来中国鹅保种积累了保种素材与理论基础。